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21年年会召开,探讨新冠疫情常态下的博物馆发展

弘博网 2023-10-07


3月15-16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2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社会组织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主任戴言,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等省文物局领导,学会理事会成员与会员代表及媒体代表150余人参会。研讨会主旨报告围绕着新冠疫情常态下的博物馆发展展开。


全体人员合影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2020年4月的一次全球性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全世界8.5万座博物馆闭馆,占世界博物馆总数的近90%,其中近13%可能面临永久性关闭。在北美,绝大多数博物馆至今处于关闭状态,员工在无薪休假和没有续签合同的博物馆分别占比约22%和15%。同年9月ICOM更新的数据也并不乐观:近31%博物馆开放后重新关闭,16%的博物馆预算收入缩减50%以上(其中6%的博物馆缩减幅度超过90%,10%缩减幅度超过75%);而申请紧急资金援助和员工工资支持的博物馆分别占24%和27%;31%的博物馆已经开始裁员;取消或减少展览项目和活动项目的博物馆则分别占46%和67%。新冠危机给博物馆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面临财政预算大幅削减、社会赞助严重萎缩、员工失业或降薪日趋严重、大型项目被迫停摆等困难局面;而在我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不少博物馆仍处于关闭状态,或许再也无法开馆。


同样据2020年9月ICOM的调查显示,许多博物馆已经在主动调整自己未来的工作思路和机构发展战略:9%的博物馆开始开发新的工作方法;正在考虑调整的占21%;已加快或正在考虑加快数字化服务进程的分别占20%和近20%;而已经选择聚焦新观众群体和正在考虑做出此选择的分别占29%和32%。新冠疫情给许多国家(包括博物馆发达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开放、财政状况、业务功能甚至从业者心理的影响是真实可见、一定程度上深刻而长远的。


安来顺认为,作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新冠疫情正在并将给博物馆带来现实和潜在的影响,甚至带来博物馆生态系统的深刻变革。“疫情流行期间博物馆发挥了什么作用?客观上让博物馆增加了什么社会价值?疫情流行中如果没有博物馆,社会可能失去什么?疫情结束后博物馆的生态系统将是什么面貌?疫情对博物馆财政、领导力、观众、项目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后新冠时代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是什么……”这是博物馆及其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疫情也让博物馆及其从业者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事实。在对新冠疫情影响的深刻思考,孕育出博物馆的新可能、新机遇,将激发博物馆新的文化潜能。新冠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博物馆可以让社会更加坚韧,人民更加团结;可以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和幸福福祉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极大地拓展与教育之间更加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文化交流方式等。



上海大学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做主旨报告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陈同乐则表示自己在这一年的实践中,切实感受到疫情似乎正在重塑博物馆,博物馆在变得“可共享、具特色、有新意、善学习、转观念”,这其中观念转变影响最大。他认为2020年与博物馆相关的各种事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博物馆所处的大环境、展览运作流程(申报和准备方式)、观众(团体减少,个体增多)、参观行为和方式(自主参观)等。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陈同乐做主旨报告




01疫情下的博物馆展览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此次主旨报告中,安来顺教授和陈同乐主任都提及了疫情对博物馆展览的影响。


安来顺认为当新冠疫情可能成为新常态,博物馆展览的“故事”将与普通社会大众的体验、认知和情感更紧密地粘合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确保博物馆所反映历史的可靠性、说服力、严肃性和可信度。每座博物馆都在有意或无意“制造”着历史,但在“制造”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对最直接历史资源重视不足,过多地停留于学术推理甚至假设层面;二是对历史资源的分析、解读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过于轻率。前者容易削弱博物馆“故事”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后者则容易削弱所反映历史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安来顺认为这是一座会讲展览故事的小博物馆


第二,博物馆展览“故事”中的历史,不应是某种衰亡的存在,而应变成活着的器官。博物馆展览“故事”不是为了把篮子装满,而是致力于点亮人民心灵的灯。


第三,展品信息和价值的多元化,要求展览“故事”具有联系性和多维度,避免孤立和线性的存在;同时,避免抽象的结论,将“故事”与观众具体和真实的体验相联系。多学科观点和观众的博物馆体验特征需要进一步强调。


疫情期间,犹太人民为中国的平安和战胜困难而祈祷


陈同乐认为线下展览和线上服务均在重塑,他将展览变化的表现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相同的主题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展览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历史观点、时代特点,出现了不少以小见大(小题材大社会,小人物大英雄,小场域大故事)的表达方式。二是相同的空间出现了不同的氛围,深耕细作而推出的展览开始出现,开始关注个性化空间,营造审美氛围等。三是相同的视觉不同的眼光。四是相同的服务产生了不同的感觉。陈同乐以山东博物馆“衣冠大成”为例,描绘了疫情期间正在出现的展览现象,并引用济南日报的评价阐述展览等博物馆文化产品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提升城市教育创新价值,构建地方特色与城市形象,培育地方身份认同、公民意识。而且他认为近两年频频出现的“博物馆的策展方式+美术馆的表达策略”展览现象,或许不失为国内博物馆与美术馆相对独立的特殊语境下,博物馆可尝试的新的策展方式。


“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


另外,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堪称现象级展览的“永远有多远”,在疫情背景下探讨生与死这一哲学命题,以及近期行业热点、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于“三八妇女节”打造的线上女性主题展览“丽人行”,也被专家们频频称赞。


“永远有多远”展览




02数字化赋能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重塑线上服务是疫情带给博物馆的另一大变化,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认为,数字化可推动博物馆等场馆“变”,使其从资源依赖型向市场创意创新型转换,更加广泛深入地与社会连接融合;同时也需考虑数字化建设和服务适老化和谐发展,信息传播中通俗与深奥有张有弛等新的课题。未来,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将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的指导下,积极响应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精神,努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下一步拟筹建全省博物馆的“智慧大脑”,以浙江自然博物院为试点,对博物馆各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工作;待试点成熟后,将向全省乃至全国输出成功经验,避免重复投入。这一议题也在研讨会沙龙中,得到部分地市级博物馆的回应,诸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缺乏人才、多个端口不统一等问题,希望省文化和旅游厅或博物馆学会可以统一开发一套适用于全省博物馆的系统。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做主旨报告


学术沙龙


浙江省作为经济强省,也是博物馆大省和强省,目前有396家博物馆,其中不乏全国知名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33个专委会中有四个挂靠在浙江省的博物馆。如今,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挂靠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学会下设陈列展览、传播教育、文化创意、新技术应用、志愿者、遗址馆、纪念馆、研学等8个专委会。每年,除了常规的日常业务工作,学会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培训班、调研、行业评估等,如2020年组织召开了4场学术研讨会、5项推介活动,开展了1项行业评估、3个培训,开展2项专题调研及“三服务”工作等。2021年,学会继续在学术研讨、业务推介、业务调研、博物馆业务标准化建设、网站改版等领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引领作用。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为促进全省博物馆间的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也将有力推动浙江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全面发展,以期助力浙江文博发挥“重要窗口”作用。



根据发言内容整理,资料和部分图片来源于浙江省博物馆学会

回顾往期精彩

艺术治疗,正在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玉汝于成”特展落幕——以艺术致敬奋斗,以美致敬“她力量”

西藏天文馆年内开工建设,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

M+博物馆大楼竣工,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开幕

河南省第一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正式成立

两大电影博物馆征集“童声” 为党祝福“传情”

从学者到V&A策展人,张弘星博士的十七载工作小记

推动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全国博物馆(纪念馆)2020年度报告信息报送工作启动

直播 | 如何把一个展览办成一场盛会

疫情亏损1.5亿美元,大都会博物馆准备卖藏品

发出中国声音,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需要你的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